立即注册 登录
女主点评论坛 返回首页

打倒齐奥塞斯库主义 https://nvzdp.com/?10366 [收藏] [复制] [RSS] 打倒齐奥塞斯库主义

日志

写一个故事:更高维度文明的一个1岁的熊孩子,自作聪明把,批量低成本常温物质覆灭技 ...

已有 2 次阅读2025-7-20 15:06

写一个故事:更高维度文明的一个1岁的熊孩子,自作聪明把,批量低成本常温物质覆灭技术(质量100%进行核反应)教给了人类,熊孩子本意是为了解决能源危机,结果引发核战争,人类几乎灭绝几乎灭绝,然而人类的遭遇对更高维度的文明来说,就如同一个小孩在马路边尿尿,不小心淹死了一窝蚂蚁。引来其他的熊孩子的围观,被成年人说这是小孩子的童真 

《星子的礼物》一、高维度的窗

"小星,该去 '观察课' 了!"
保育员的声音像一串振动的光,穿过三维膜的缝隙,钻进小星的感知域。这个高维度文明的"1岁幼儿"正趴在"窗"边——那是一块能投射低维度空间的能量屏,此刻显示着蓝色星球的夜景:灯火像撒在黑丝绒上的碎钻,却有几处亮斑在互相吞噬,是人类的战争。

"他们在抢 '能源'。"小星的意识波晃了晃,像人类小孩皱着眉头,"上次观察课说,他们的星球快没有石油了,所以打架。"
"是的,低维度文明的局限性。"保育员的光团飘过来,"等你长大,就能理解 '能量层级' 的概念——他们还在用化学能,就像原始人钻木取火。"
小星的感知域突然泛起好奇的涟漪:"那如果给他们更好的能源,他们就不会打架了吧?"

保育员的光团颤了颤,像在笑:"傻孩子,低维度文明的矛盾不是能源能解决的。但......如果你想试试,也可以用 '梦境传递' 给他们一点提示。不过要小心,别碰 '核心法则'。"

小星的意识波立刻亮起来,像人类小孩拿到了新玩具。他盯着能量屏上一个穿白大褂的人类——李默,32岁,中国核物理学家,正在实验室里对着一堆数据叹气。小星记得,这个人类昨天在日记里写:"如果能找到常温核聚变的方法,就能结束能源战争......"

二、梦境里的公式

李默是被一阵强光惊醒的。
他揉着眼睛坐起来,床头柜上的笔记本摊开着,页面上多了一串歪歪扭扭的公式——不是他写的,字迹像小孩用蜡笔乱涂,但每一个符号都精准得可怕。更奇怪的是,他的脑子里突然多了很多知识:常温下让氘氚原子核融合的方法、如何用普通金属作为反应容器、甚至能把石头里的铀238直接转化为能量的技术......

"这是......梦境里的东西?"李默翻着笔记本,手在发抖。他立刻给实验室的助手打电话:"马上来我家,带所有检测设备!"

三个小时后,实验室里一片欢呼。
助手们盯着仪器屏幕,声音都在颤:"李哥,这公式是对的!常温下,氘氚融合的反应率是我们之前实验的1000倍!而且......"助手指着另一个屏幕,"石头里的铀238真的在反应,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0吨TNT!"

李默的眼睛发红,他想起昨天晚上的梦境:一个光团一样的小孩,声音像银铃,说:"给你们的礼物,这样你们就不会打架了。"

"我们要改变世界了。"李默对着实验室的天花板说,"能源危机结束了,战争结束了......"

三、潘多拉的盒子

消息像飓风一样席卷全球。
第一个造出"常温核反应堆"的是美国,他们用三天时间把一座火力发电厂改成了核电厂,输出功率是原来的10倍。紧接着是中国,在新疆的沙漠里建起了第一个"石头发电站"——用当地的花岗岩作为原料,每天能满足100万人的用电需求。俄罗斯、欧盟、日本......所有国家都疯了一样研究李默公布的公式,生怕落后一步。

但很快,有人发现了另一种用途。
"如果把反应率提高100倍,就能做成武器。"美国国防部的秘密会议上,将军们盯着屏幕上的模拟动画:一颗篮球大小的"核子弹",能摧毁一个城市,而且没有辐射残留——因为反应是100%的,所有物质都转化为能量了。

"我们必须先造出这个武器。"将军敲着桌子,"如果其他国家有了,我们就完了。"

于是,竞赛开始了。
中国的"盘古计划"、美国的"宙斯项目"、俄罗斯的"沙皇工程"......每个国家都在秘密研制超级核武器。李默发现不对劲的时候,已经晚了——他公布的公式里,有一个"反应率调节系数",原本是用来控制能源输出的,但被军方改成了武器的"威力开关"。

"他们疯了!"李默对着电视里的新闻咆哮,"这个技术是用来解决能源危机的,不是用来杀人的!"

但没有人听他的。
2027年3月15日,第一个"常温核弹"在朝鲜半岛爆炸。
韩国首尔,瞬间化为灰烬。
紧接着,日本对朝鲜发动反击,俄罗斯对乌克兰,美国对伊朗......不到一个月,全球有23个国家卷入战争,100多座城市被摧毁。

李默坐在实验室的窗户边,看着远处的蘑菇云。他想起那个梦境里的光团小孩,声音像银铃:"给你们的礼物,这样你们就不会打架了。"

"对不起。"李默对着天空说,"我不该公布这个技术......"

四、蚂蚁的葬礼

高维度的窗子里,小星盯着能量屏,感知域里泛起困惑的涟漪。
"他们怎么又打架了?"小星问保育员,"我给了他们最好的能源,他们应该开心才对。"
保育员的光团飘过来,看着能量屏上的废墟:"低维度文明的贪婪,是刻在基因里的。他们不会因为有了能源就停止战争,反而会因为有了更强大的武器而打得更凶。"
小星的感知域暗了下来,像人类小孩做错了事:"那......他们会死吗?"
"会的。"保育员说,"但这不是你的错,只是低维度文明的宿命。就像人类小孩在马路边尿尿,不小心淹死了一窝蚂蚁——蚂蚁的死亡,不是小孩的恶意,只是他不懂后果。"

这时,其他熊孩子的光团飘过来,围着能量屏看。
"看,他们在跑!"一个熊孩子的意识波晃了晃,像在笑,"就像蚂蚁被水冲的时候,乱爬的样子。"
"那个大人在哭!"另一个熊孩子指着能量屏里的一个女人——她抱着死去的孩子,坐在废墟里,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,"她为什么哭呀?"
"因为她的孩子死了。"小星的感知域里泛起一丝难过,"就像上次我养的小鱼死了,我也哭了。"
"小鱼?"一个熊孩子的意识波晃得更厉害了,"那是低维度的生物,死了就死了,有什么好哭的?"
保育员的光团碰了碰小星的感知域,像在安慰:"别难过,小星。等你长大,就会明白,低维度文明的存在,就像夏天的蚊子——虽然讨厌,但死了也没什么可惜的。"

小星看着能量屏里的废墟,感知域里的难过慢慢消失了。他想起上次养的小鱼,死了之后,保育员给了他一条新的。也许,这些人类死了之后,也会有新的文明出现吧?

"那......我再给他们一个礼物好不好?"小星的意识波又亮起来,"比如,让他们的星球恢复原样?"
保育员的光团摇了摇:"不用了,小星。低维度文明的毁灭,是自然的过程。就像你上次把积木推倒,再重新搭起来——只是游戏而已。"

五、幸存者的祈祷

2028年的春天,地球上的幸存者不到100万。
他们躲在地下掩体里,靠残留的食物和水活着。李默是其中之一,他的实验室被炸毁了,现在只能帮着医生照顾伤员。
"李哥,你看这个。"一个年轻人拿着一台破收音机跑过来,"里面有信号!"
李默接过收音机,调了调频率。里面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——是那个光团小孩的声音,像银铃:"对不起,我不是故意的。我以为给你们能源,你们就不会打架了......"
"是他!"李默的手在发抖,"是那个给我公式的小孩!"
收音机里的声音继续:"我爸爸说,低维度文明的毁灭是自然的过程,就像蚂蚁被水淹死一样。但我还是难过,因为你们哭了......"
李默对着收音机喊:"你在哪里?你能帮我们吗?"
但收音机里的声音突然消失了,只剩下沙沙的杂音。
年轻人看着李默,问:"李哥,他是谁?"
李默摇了摇头,没有说话。他想起那个梦境里的光团小孩,想起他说的"给你们的礼物",想起他的声音像银铃。

"也许,他是个好孩子。"李默对着收音机说,"只是不懂我们的痛苦......"

结尾:高维度的黄昏

小星坐在高维度的窗边上,看着能量屏里的地球。
地球已经变成了灰色,没有了灯火,没有了战争,只有一片寂静。
"爸爸,他们都死了吗?"小星问身边的光团——那是他的爸爸,一个高维度文明的成年人。
"是的。"爸爸的光团说,"但这不是你的错,小星。你只是想帮他们,对吗?"
小星点了点头,感知域里泛起一丝开心:"那......下次我给他们一个更好的礼物好不好?比如,让他们不会再打架的礼物?"
爸爸的光团笑了:"好呀,小星。等你长大,就能做更多的事情了。"

小星看着能量屏里的地球,感知域里充满了期待。他想起上次养的小鱼,死了之后,他又养了一条更可爱的。也许,下次给人类的礼物,会让他们更开心吧?

而地球的地下掩体里,李默对着收音机,轻声说:"再见,小星。"

窗外,高维度的天空泛起了黄昏的颜色,像人类小孩画的水彩画。





《星子的礼物》一、高维度的窗

"小星,该去'观察课'了!"

保育员的声音像一串振动的光,穿过三维膜的缝隙,钻进小星的感知域。这个高维度文明的"1岁幼儿"正趴在"窗"边——那是一块能投射低维度空间的能量屏,此刻显示着蓝色星球的夜景:灯火像撒在黑丝绒上的碎钻,却有几处亮斑在互相吞噬,是人类的战争。

小星的意识体呈现出半透明的光团形态,悬浮在能量窗前微微晃动。他所在的观测室位于第七维度的教育中心,这里的墙壁由流动的量子云构成,时而显现出分形几何的瑰丽图案。对于高维度文明而言,"1岁"意味着意识体刚刚完成基础维度的构建,相当于人类孩童的认知启蒙阶段。此刻他正全神贯注地观察着能量屏中编号为"地球"的三维行星,这个被高维度学者归类为"濒危文明"的蓝色球体上,正发生着第173场有记录的资源战争。

"他们在抢'能源'。"小星的意识波晃了晃,像人类小孩皱着眉头,感知域中浮现出上周观察课的全息笔记:"上次观察课说,他们的星球快没有石油了,所以打架。"他伸出光团状的"手指"轻轻触碰能量屏,画面立刻放大到中东某油田的实时场景——燃烧的油井在黑夜中形成巨大的火柱,穿着制服的士兵正用电磁步枪互相扫射,远处的难民潮像黑色的河流在沙漠中流动。

"是的,低维度文明的局限性。"保育员的光团飘过来,表面泛起柔和的橙色波纹,这是高维度生物表达温和情绪的方式。她的意识体比小星庞大三倍,内部结构呈现出复杂的螺旋光纹,这代表着她掌握着至少12种维度法则。"等你长大,就能理解'能量层级'的概念——他们还在用化学能,就像原始人钻木取火。"保育员调出全息图表,展示着文明能量利用的七个等级:从最基础的生物质能,到可控核聚变,再到维度折叠能源,而地球文明的等级被标注在红色预警区域。

小星的感知域突然泛起好奇的涟漪,光团表面浮现出闪烁的星点:"那如果给他们更好的能源,他们就不会打架了吧?"他想起上周在育儿舱看的启蒙动画——《维度花园的朋友们》里说,分享能量是文明成熟的标志。在他有限的认知里,所有生物都会像高维度幼儿园的小伙伴们一样,得到足够的能量补给后就会友好相处。

保育员的光团颤了颤,内部结构泛起细密的光点,像人类的笑声在回荡:"傻孩子,低维度文明的矛盾不是能源能解决的。"她调出地球文明的历史数据库,战争记录在时间轴上形成密集的红点:"看看这里,他们在有充足能源时也会为信仰、领土、意识形态发动战争。但......"保育员停顿了0.3个时间单位,这在高维度交流中是罕见的犹豫,"如果你想试试,也可以用'梦境传递'给他们一点提示。不过要小心,别碰'核心法则'。"她特别强调了最后一句,光团表面泛起警示性的黄色光芒。

小星的意识波立刻亮起来,像人类小孩拿到了新玩具,光团兴奋地在观测室里旋转了三圈。他的感知域快速扫描着能量屏上的人类个体,最终锁定在一个穿白大褂的东亚男性身上——李默,32岁,中国核物理学家,此刻正在实验室里对着一堆数据叹气。通过意识投射,小星读取到他的表层思维:"如果能找到常温核聚变的方法,就能结束能源战争......"这个念头像黑暗中的烛光,在无数混乱的人类思维中显得格外清晰。小星记得这个人类,昨天他还在全息日记里画了一幅和平鸽的素描,旁边写着:"为了孩子们的明天。"

二、梦境里的公式

李默是被一阵强光惊醒的。

凌晨三点十七分,他猛地从床上弹坐起来,额头上布满冷汗。窗外的北京依旧灯火通明,远处的长安街像一条流淌的光河,但这熟悉的夜景此刻却显得异常陌生。他的右手无意识地抚摸着太阳穴,那里残留着一种奇异的灼热感,仿佛有什么东西被强行植入了大脑。床头柜上的笔记本摊开着,这是他多年的习惯——记录睡前闪现的科研灵感。但此刻页面上多了一串歪歪扭扭的公式,墨迹呈现出诡异的银白色,在昏暗的光线下微微发光。

"这不是我的字迹。"李默喃喃自语,手指颤抖地抚摸纸面。那些符号像是用儿童蜡笔随意涂抹,线条幼稚得可笑,有的甚至画出了纸外,但每个符号的组合都精准得可怕。更奇怪的是,他的脑子里突然多了很多知识,清晰得如同刚刚阅读过的教科书:常温下让氘氚原子核稳定融合的量子隧道效应调节方法、如何用掺钕的钨合金作为反应容器内壁、甚至能将普通花岗岩中微量的铀238直接转化为能量的"元素跃迁技术"......这些知识像潮水般涌来,带着一种超越人类认知体系的逻辑美感。

"这是......梦境里的东西?"李默翻着笔记本,纸张在他颤抖的手中发出沙沙声。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,闭上眼睛开始回忆:梦中是一片璀璨的星云,一个光团组成的小孩在星云中跳跃,声音像银铃般清脆:"大哥哥不要难过,我把礼物放在你的本子上了。"那个光团触碰他额头的瞬间,无数信息流如同星河灌入脑海。当时只觉得是荒诞的梦境,没想到......他猛地睁开眼睛,目光再次落到那串公式上,心脏狂跳得几乎要冲破胸膛。

"老张,马上来我家,带所有检测设备!"李默抓起手机,拨通了实验室首席助手的电话,声音因激动而变调。凌晨三点的电话让张磊以为出了重大安全事故,半小时后,当这位带着黑眼圈的助手带着便携式光谱仪、量子计算机和数据记录仪冲进李默家门时,看到的却是导师像个孩子般在客厅里踱步,手里挥舞着一个普通的笔记本。

三个小时后,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地下实验室里一片欢呼。

特制的防辐射玻璃后,小型反应装置正在运行。液态氘氚燃料在磁场约束下形成蓝色的等离子体球,而按照笔记本上的公式改造的反应室却没有任何高温迹象。助手们盯着仪器屏幕,声音都在颤抖:"李哥,这公式是对的!常温下,氘氚融合的反应率是我们之前实验的1000倍!而且......"张磊指着另一个检测屏幕,那里显示着惊人的数据曲线,"我们按照附加公式做的铀238转化实验,这块花岗岩样本真的在反应,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0吨TNT当量,但辐射值为零!"

实验室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,几个年轻研究员激动地抱在一起。李默的眼睛发红,他走到反应装置前,透过玻璃看着那个安静燃烧的蓝色光球,仿佛看到了人类的未来。他想起昨天晚上的梦境:光团小孩绕着他的意识体飞翔,留下一路闪烁的星尘,"给你们的礼物,这样你们就不会打架了。"那句话此刻清晰地回响在脑海里,带着孩童特有的纯真。

"我们要改变世界了。"李默对着实验室的天花板说,声音沙哑却充满力量。他的目光扫过墙上的世界地图,那些被红线标注的能源冲突地区,那些在新闻里哭泣的孩子们的脸,此刻都有了新的希望。"能源危机结束了,战争结束了......"他轻声重复着,抬手擦去眼角的湿润,笔记本上的银白色公式在灯光下闪烁着神秘的光芒,仿佛蕴含着宇宙的秘密。

三、潘多拉的盒子

消息像飓风一样席卷全球。

李默团队在《自然》杂志发表的论文《常温可控核聚变与元素能量转化技术》在72小时内被下载了2300万次,服务器三次崩溃。当中国官方公布第一座实验性"常温核反应堆"成功运行的视频时,全球资本市场应声震荡:石油价格单日暴跌73%,沙特阿美公司市值蒸发2万亿美元,新能源股票全线涨停。人类历史上第一次,能源这个制约文明发展的枷锁似乎被彻底打破了。

第一个造出实用化"常温核反应堆"的是美国,他们动用了五角大楼的特别权限,用三天时间将俄亥俄州一座退役的火力发电厂改建完成。改造后的电厂输出功率是原来的10倍,烟囱不再排放黑烟,而是释放出纯净的水蒸气。紧接着是中国,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,施工队用无人机群在一周内建起了第一个"石头发电站"——用当地随处可见的花岗岩作为原料,每天能满足100万人的用电需求。俄罗斯在西伯利亚冻土带、欧盟在北海油田旧址、日本在福岛核电站附近......所有国家都疯了一样研究李默公布的公式,生怕落后一步就会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失去话语权。联合国秘书长在紧急演讲中激动地宣布:"人类即将进入永久和平的新纪元。"

但潘多拉的盒子一旦打开,就再也关不上了。

"如果把反应率提高100倍,就能做成武器。"美国五角大楼的地下会议室里,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·米利上将用激光笔指着屏幕上的模拟动画。全息投影显示着一颗篮球大小的装置在城市中心引爆,没有蘑菇云,只有一个瞬间膨胀又收缩的能量球,随后整个城市区域化为空白。"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核武器,"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局长解释道,"根据我们的计算,反应率提升后,100克反应物就能释放相当于2000吨TNT的能量,而且是100%的物质能量转化,没有任何辐射残留。"

"我们必须先造出这个武器。"米利上将敲着钛合金会议桌,声音冷硬如铁,"如果其他国家有了,我们就完了。"这句话像一个开关,开启了新一轮的军备竞赛。与会的将军们交换着心照不宣的眼神,在能源无限的时代,地缘政治的逻辑依然残酷——谁掌握了更强大的毁灭力量,谁就能主导世界秩序。

于是,竞赛开始了。

中国启动"盘古计划",在青海湖底秘密建造超级武器试验场;美国推进"宙斯项目",将改装后的核潜艇部署到全球各大洋;俄罗斯重启"沙皇工程",在新地岛试验场恢复了核试验......每个国家都在秘密研制基于常温核技术的超级武器。李默发现不对劲的时候,已经晚了——他公布的完整公式里,有一个用星号标注的"反应率调节系数",原本是用于控制能源输出的安全参数,但被各国军方解读为武器化的关键密码。当他在国际核安全会议上呼吁暂停相关研究时,得到的回应却是各国情报部门的密集拜访。

"他们疯了!"李默对着电视里的新闻咆哮,遥控器被他狠狠摔在地上。屏幕上正在播放联合国紧急会议的画面,各国代表互相指责,会议室里充斥着拍桌子的声音。最新消息显示,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边境部署了搭载新型核装置的导弹,而以色列已经对伊朗的"石头发电站"进行了预防性空袭。"这个技术是用来解决能源危机的,不是用来杀人的!"他抓着自己的头发,痛苦地蹲在地上,实验室的地板冰冷刺骨。

2027年3月15日,第一个"常温核弹"在朝鲜半岛爆炸。

上午九点零二分,首尔时间,一颗由朝鲜军方发射的战术核装置在韩国首尔市中心引爆。没有蘑菇云,城市中心出现了一个直径三公里的完美圆形空白区域,所有物质都被能量化,只留下光滑如镜的地面。随后的卫星图像显示,这座拥有千万人口的大都市,有五分之一化为虚无。紧接着,日本对朝鲜的核设施发动反击,俄罗斯以"维和"名义出兵乌克兰,美国空袭了伊朗的军事基地......不到一个月,全球有23个国家卷入战争,100多座城市被摧毁。

李默坐在实验室的窗户边,看着远处北京郊区升起的蘑菇云——那是中国的防御系统拦截失败后,敌方导弹在距离市区80公里处爆炸产生的。冲击波虽然被削弱,但实验室的玻璃依然出现了蛛网般的裂痕。他想起那个梦境里的光团小孩,声音像银铃:"给你们的礼物,这样你们就不会打架了。"此刻这句话却像最锋利的刀子,反复切割着他的心脏。办公桌上的笔记本依旧摊开着,那串银白色的公式在昏暗的光线下闪烁,仿佛在无声地嘲笑着人类的愚蠢。

四、蚂蚁的葬礼

高维度的窗子里,小星盯着能量屏,感知域里泛起困惑的涟漪。

观测室的墙面投射着太阳系的实时影像,蓝色的地球此刻布满了灰色的伤痕,像一个被玩坏的玻璃弹珠。那些曾经像碎钻般闪烁的城市灯火,如今只剩下零星的光点,在黑暗中忽明忽灭。小星不明白,他明明给了那些人类最渴望的礼物——无限能源,为什么他们反而打得更厉害了?在他的认知里,幼儿园的小伙伴们得到额外的能量补给后,只会开心地一起玩维度积木,而不是互相推搡打闹。

"他们怎么又打架了?"小星问保育员,光团微微颤抖,表达着他的不解。观测室里的全息时钟显示,距离他送出"礼物"只过去了0.7个高维度日(相当于地球时间三个月),但那颗蓝色星球已经变得面目全非。

保育员的光团飘过来,内部结构呈现出稳定的橄榄色波纹,这代表着平静的情绪。她的感知域连接着地球的实时数据流,战争死亡人数在全息投影中形成不断攀升的红色数字。"低维度文明的贪婪,是刻在基因里的。"保育员的意识波平静地解释道,"他们不会因为有了能源就停止战争,反而会因为有了更强大的武器而打得更凶。"她调出人类文明的基因分析报告,在"攻击性"和"占有欲"两项指标上,红色警示灯疯狂闪烁。

小星的感知域暗了下来,光团表面的星点变得黯淡,像人类小孩做错了事低着头:"那......他们会死吗?"他的意识波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,想起上周在宠物舱养的那只三维蝴蝶,翅膀受伤后很快就停止了生命活动。保育员当时告诉他,低维度生命的存在非常脆弱。

"会的。"保育员的回答简洁而直接,没有任何情感波动,"但这不是你的错,只是低维度文明的宿命。"她调出了一段高维度育儿动画,画面显示一个人类小孩在路边尿尿,尿液淹没了蚂蚁窝。"就像这个场景,蚂蚁的死亡,不是小孩的恶意,只是他不懂后果。"动画里的人类小孩对蚂蚁的死亡毫无察觉,尿完尿就跑去追逐蝴蝶了。

这时,观测室的门滑开,其他熊孩子的光团飘了进来,他们刚结束维度折叠课,听说小星找到了一个"有趣的低维度玩具",都兴奋地围过来看热闹。

"看,他们在跑!"一个名叫闪的光团兴奋地抖动着,意识波在能量屏上圈出一群逃亡的人类难民。在高维度视角下,这些人类的奔跑确实像蚂蚁被水冲时一样混乱而徒劳。

"那个大人在哭!"另一个名叫耀的光团指着能量屏里的一个中东女性——她跪在废墟中,怀里抱着已经失去生命体征的孩子,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滚落。这个画面在无数战争场景中并不起眼,但耀觉得很新奇,因为高维度生物不会通过液体排出情感。

"她为什么哭呀?"耀好奇地问,光团表面闪烁着疑惑的光点。

"因为她的孩子死了。"小星的感知域里泛起一丝难过,光团表面的光芒变得柔和,"就像上次我养的小鱼死了,我也哭了。"他调出自己的记忆库,展示出当时光团表面凝结出露珠状能量体的画面——这是高维度幼儿表达悲伤的方式。

"小鱼?"耀的光团晃得更厉害了,意识波里充满了不屑,"那是低维度的生物,死了就死了,有什么好哭的?我们上周维度清理课,不是一下子清除了三万个低维度星系吗?"这个问题让其他光团都发出了赞同的波动,在高维度幼儿园的课程里,低维度生命被明确归类为"可消耗资源"。

保育员的光团轻轻碰了碰小星的感知域,像人类母亲抚摸孩子的头:"别难过,小星。"她的意识波带着安抚性的频率,"等你长大,就会明白,低维度文明的存在,就像夏天的蚊子——虽然讨厌,但死了也没什么可惜的。"她调出了地球文明的威胁评估报告,上面显示着这个文明在未来1000个地球年可能发展出初级维度航行技术,对周边星系构成潜在威胁。

小星看着能量屏里的废墟,感知域里的难过慢慢消失了。他想起上次养的小鱼死了之后,保育员第二天就给他带来了一条更漂亮的星际锦鲤,鳞片会随着情绪变换颜色。也许,这些人类死了之后,也会有新的、更聪明的文明在那颗蓝色星球上出现吧?就像维度积木搭塌了,可以重新再搭一个更漂亮的城堡。

"那......我再给他们一个礼物好不好?"小星的意识波又亮起来,光团表面重新闪烁出兴奋的星点,"比如,让他们的星球恢复原样?"他想起启蒙课上学的"时间回溯"技术,虽然还没掌握,但保育员肯定会帮他的。

保育员的光团摇了摇,内部结构泛起否定性的紫色波纹:"不用了,小星。"她调出了幼儿园的课程表,"下午我们有维度编织课,那

(完)


路过

雷人

握手

鲜花

鸡蛋

评论 (0 个评论)

facelist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| 立即注册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女主点评论坛

GMT+8, 2025-7-23 10:45 , Processed in 0.063095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返回顶部